阿难,一个在佛教历史上留下传奇色彩的名字。他为何能在一夜之间成为阿罗汉?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本文将带您揭开这段神秘的历史。
一、阿难的身世与成长
阿难,原名舍利弗,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。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,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,长大后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者。然而,阿难并不满足于世俗的追求,他对生死轮回、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因此毅然决然地投身佛教事业。
二、阿难的修行经历
阿难在佛教事业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悟性,他勤奋修持,广泛涉猎佛教经典,逐渐领悟到佛法的真谛。然而,阿难并没有满足于此,他渴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佛法,达到更高的境界。于是,阿难开始了一段漫长的修行之旅。
三、阿难的一夜成阿罗汉
在一次修行的过程中,阿难遇到了一位名叫般涅槃的僧人。般涅槃告诉阿难,他可以帮助阿难立刻成佛,但阿难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。阿难看出了其中的陷阱,但他心中仍然对成佛充满了渴望。经过一番思考,阿难决定冒险一试。
般涅槃给阿难灌入了一种神奇的药剂,使他在一夜之间达到了阿罗汉的境界。然而,这种药剂的代价是巨大的:阿难失去了所有的记忆,连自己的身份也无法辨认。从此,阿难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。
四、阿难的觉醒与觉悟
虽然失去了记忆,但阿难并未放弃对佛法的追求。他继续修行,不断地领悟佛法的真谛。终于有一天,阿难在禅定中突然觉醒,恢复了对过去的记忆。他明白了般涅槃的用意:原来,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上解脱之路。
五、结语
阿难的一夜成阿罗汉,成为了佛教史上一段传奇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佛法并非遥不可及,只要我们勇敢地追求,坚定地信仰,就一定能够达到心中的彼岸。阿难的经历也提醒我们,修行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,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成熟、更加智慧。让我们一起学习阿难的精神,勇攀佛法的高峰!
阿难的境界是阿罗汉,但是据说佛陀的弟子们其实都是古佛再来,示现为佛弟子来护持佛陀的。
在摩登伽女事件的时候,阿难还仅仅证须陀洹,贪嗔痴的根没有断除,所以才会出事,这一点《楞严经》中有说明。 阿难是在佛祖涅槃之后证阿罗汉的,是佛的十大弟子中最晚证阿罗汉的,阿罗汉,贪嗔痴已经完全断除,就不会有问题了。 另外,佛经中记载,阿难与摩登伽女前世500世都是夫妻,今生相遇,自然缘分很深,也幸亏他俩相遇,摩登伽女才有机会成为了佛的女弟子,证得了罗汉果位。
阿难是悉达多太子的堂弟,是净饭王弟弟阿弥陀的儿子。 他的出生给所有亲人带来了快乐和喜悦,所以大家都叫他阿难。 佛陀创建僧团的第二年,阿难同其他释迦贵族王子阿那努律、婆提利迦、跋怙、尸比拉以及提婆达多等人一道加入了僧团。 后来不久,聆听般那玛特尼子的法语后,证入第一果位。 佛陀55岁那年,阿难尊者成为佛陀的常随侍者。 成道后的最初25年,佛陀没有固定的侍从。 几个临时侍者并不怎么称职,他们的行为值不得大加褒扬。 一天,佛陀住在祇园精舍,对大众比丘说:“我现在老了,当我说要走此路,有人却要走其它的路,有人把我的衣钵扔在地上。 挑选一名永远侍奉我的弟子吧。 ”(4)从舍利弗开始,每个比丘个个都自告奋勇,愿意郊劳。 但是,佛陀拒绝了他们的好意。 只是阿难在一旁默不做声。 一些比丘就过去劝说他来侍奉佛陀,他同意了,但提出了如下几个要求:1、佛陀不要把自己受供养的袈裟给他。 2、佛陀不要把自己受供养的饭食给他。 3、佛陀不要允许他同住一个香房(5)。 4、佛陀不要每次带他去应供。 5、佛陀每次都要同他去应供。 6、佛陀要慈悲地允许他引见所有远道而来的客人。 7、佛陀要慈悲的允许他在有任何疑难时提问。 8、佛陀要慈悲地重讲他不在场时所讲的经典。 佛陀答应了此四要四不要的条件。 从那时起,阿难便成为佛陀喜爱的侍者达25年之久,直到佛陀涅槃。 如同影子随身,佛陀走到哪里,他就跟到哪里。 以挚爱小心谨慎地照顾佛陀的起居。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,他总是依照老师的吩咐行事。 据记载,在夜里,他总是拿棍捧和灯把,提醒自己保持清醒,绕香房转九圈,保护佛陀的睡眠不受干扰。 阿难菩提树阿难菩提树是由阿难陀负责种植的。 当佛陀不在时,虔诚的信徒们就把各自带来的鲜花和花环放在香房的入口处,然后高高兴兴地走开。 给孤独听说此事后,请阿难陀尊者询问,在佛陀外出讲法时,是否有让信众向佛陀表示礼敬的地方。 阿难尊者来到佛前,问道:“祈愿世尊,恭敬之法有几种?”“有三,阿难。 与佛陀色身有关之物(7),佛陀曾用之物,忆想佛陀。 ”“世尊,当您住世之时,是否可以建造舍利塔?”“不可。 这不是与佛身有关的应供之物,而是在佛陀涅槃后应立之物。 忆念佛陀没有物质基础,它是纯精神的。 但是佛陀曾用来成道的菩提树,无论佛陀涅槃与否,都应是恭敬之物(cetiya)。 ”“世尊,当您外出讲经之时,偌大的祇园精舍没有一皈依之处,人们找不到尊敬之地。 世尊,我是否可以从大菩提树上取一粒种子,移植到祇陀精舍的门口?”“很好,阿难,把它种上,这将同我永住祇陀精舍无异。 ”阿难尊者向佛陀的在家大弟子给狐独、维塞克和拘舍利国王谈及此事,请大目键莲尊者取来菩提树种。 目键莲尊者高兴地同意了,拣了一粒从树上掉下来的种子,把它交给了阿难陀尊者。 阿难尊者把种子赠给国王,而国王又把它交给给狐独。 他翻好一块香土,挖好坑,把种子埋下,由此而生长出来的树就叫阿难陀菩提树(9)。 阿难和妇女阿难还曾劝请佛陀接受妇女出家。 如果不是他的过问,摩诃波闍波提就不会成功地出家为比丘尼。 因此,比丘尼们对他十分敬重,她们非常喜欢听他讲经说法。 有一次,他来到佛前,问道:“世尊,我们应怎样对待妇女?”“阿难陀,不要见她们。 ”“但是,如果我们应该见她们,应如何是好?”“阿难,不要同她们讲话。 ”“世尊,如果她们和我们讲话,又该怎么办?”“阿难,要提高警觉。 ”这是佛陀对比丘的一般劝告。 因此,他们也许会在与女人打交道时时时小心谨慎。 因为他具有高超的记忆力,又常随佛陀左右,具足殊胜因缘,聆听佛陀讲经说法。 因此,后来他被指定为佛法的监护者。 有一次,一个婆罗门向他询问佛法知识,他回答说:“我从佛陀处得八万二千,从其他比丘处得二千,共八万四千法。 ”在众弟子中,佛在五个方面把他列为第一:博学,强记,威仪,志坚,善侍。 (11)他虽然是一位杰出的弟子,精通佛法,但一直到佛涅槃时还处于有学之位。 佛陀临圆寂时告诫他说:“你在过去广种福田,阿难陀,速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吧。 ”佛陀涅槃后,他才证阿罗汉果,因为大众都期待他参加只有阿罗汉才有资格参加的第一次结集。 因此,他精进用功,终于在结集的前一晚上,当他正要倒在床上休息时,证阿罗汉果。 据记载,他是唯一非以住坐卧之姿势而成道的弟子。 阿难尊者120岁入涅槃。 据《法句经》注疏讲,尼连禅河两岸的人民都曾共同供养过他,双方为了占有他的舍利而大动干戈。 他盘腿悬坐在河中央上空,向大众说法,希望他的身体分成两份,分别降落到两岸。 然后,他作火相观,深入禅定。 立时,一团火焰从他身上射出,正如同他所意念的那样,舍利分撒两岸。 《长老偈》中,有若干他在多种场合下所诵的偈语。 下面这一段有关他英俊相貌无常不实的偈颂,特别有意思:“楚楚严饰身,不实痛苦聚,细细深思索,非久非长续。